head
丹阳马氏与相伯先生家世考

吉育斌

丹阳市马相伯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

    马相伯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一位闻名遐迩的杰出人物,是集教育家 、外交家 、社会活动家和宗教界爱国领袖于一身的风范大家。然而,邑人对于这位蜚声中外的乡党毕竟知之寥寥,已经出版的各种著述对他的身世情况也是众说纷纭,今人对于他究竟是丹阳人还是丹徒人 、家世以及出身情况 和细节问题亦难理清,经多方搜集史料,现将有关情况一一细述如下。

马相伯先生籍贯

       权威工具书《辞海》是这样介绍的,马相伯为“江苏丹徒(今镇江)人”;目前在网络上搜索也都显示先生籍贯是“丹徒”。

       根据方豪先生所著《中国天主教史人物传》(下)第292页中注明 :“马良,亦名建常,改名良,字相伯,亦作湘伯 、芗伯,别署求在我者 、晚号华封老人,……江苏丹阳人,寄籍丹徒。 ”这是海内外认可的关于马相伯籍贯地比较权威的表述。
 然而,关于马相伯先生的籍贯和出生地,有众多书籍和研究资料认为是在丹徒县,或是莫衷一是,含混不清。如张若谷编著的《马相伯年谱》第1页称 :“先生原籍丹阳,寄籍丹徒 ”,“诞生于江苏丹徒城 ”。但在同书的附录一《苦斗了一百年的马相伯先生》中又称 :“江苏省丹阳县的马家村里,有一个小孩子出世了。
       这个新生的小孩子,就是后来享百年上寿的中国人瑞马相伯先生。 ”(《马相伯年谱》第235页)。无独有偶,在今天的网络上也存在着众多错误,如百度百科中的“马相伯 ”词条,对之是这样诠释的 :马相伯祖籍江苏丹阳,清道光二十年三月十八日(1840年4月17日) 生于丹徒(今镇江)……然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谬误呢?问题还出在马相伯自己身上。

    由马相伯口述 、徐景贤笔录的《一日一谈》则云 :“我的祖籍原来是丹阳,而我自己却生在镇江(即丹徒)。”(见朱维铮主编《马相伯集》第1083页)。
    长年随侍相伯先生的丹阳旅沪同乡会负责人、邑人韩景琦先生在“记马相伯先生两三事 ”一文中叙述 :“马老先生诞生在江苏丹阳县北乡马家村,但早年填写籍贯往往写丹徒,晚年才改写丹阳。我曾为此事问过他老人家,他讲了一段情节。原来在清代,他和胞弟眉叔(建忠)在丹阳应童子试时,丹阳一伙头脑冬烘的读书人,为了他兄弟两人有些文名,怕占了生员名额,便拿他家信教作为攻击的把柄,反对他们应考。恰巧丹徒方面有人拉拢,他父亲又在丹徒行医,并开药店,这样就在丹徒入泮,所以后来有时就写丹徒籍贯。”(上海地方志资料》第四辑)2002年6月17日,《国家之光 人类之瑞》一书的作者,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 、教授黄书光在访问马相伯孙女马玉章老人时,曾当面询问这一问题,她十分肯定地回答 :“爷爷生于丹阳马家村,后赴丹徒考童生。”为了避免口说无凭,马玉章还十分认真地写下了字据,让黄教授保存起来。(《国家之光 人类之瑞》第2页)最能说明问题的史料依据应当是马氏家族的族谱了。    当代历史学家 、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方豪先生所著《方豪六十自订稿》(下),在《马相伯先生生日考及其他》一文中引证了马氏族谱里记载的有关相伯先生祖父母的情况 :“祖生于乾隆二十八年癸未(1763年)九月二十五日,马,终于道光十一年辛卯(1831年)四月,享年六十九岁。妣生于乾隆二十七年二月初四日,蛇,终于道光十三年八月,享年七十二岁。合葬丹阳北门外贡家村。”至此,马相伯先生的籍贯地究竟是在何处,应当是明白无误的了。
    至于相伯先生的生辰,现有五种说法,即1840年3月17日(阴历二月十四日)、3月20日(阴历二月十七日) 、4月7日(阴历三月初六日) 、4月17日(阴历三月十六日)和4月18日(阴历三月十七日)。根据方豪先生依据《马氏族谱》及其中夹纸考证,应为4月7日

丹阳马氏由来和各分支派

丹阳马氏大都由江西、安徽迁入。宋朝的马廷鸾,字翔冲,号碧梧,饶州(今鄱阳)平乐人,登进士第,任右丞相,与当朝权相贾似道政见不一,遂辞官退隐,携其子马瑞一起定居丹阳,死后葬于丹阳北门观音山。马廷鸾成为丹阳马氏之始迁祖。丹阳另一支马氏是从宣城(今安徽省东南部)迁来丹阳,其始祖为马昕。马昕六世孙迁居丹阳坊市,马昕十一世孙马守祚于明代定居邓甸,逐步形成了许多马姓聚居村庄,如马家庄、马家庄、大马甲、小马甲等。至今,丹阳马氏主要定居于云阳、行宫、皇塘、胡桥、吕城、窦庄、陵口、珥陵、横塘等各乡镇。至2017年6月1日,全市在籍马姓族人有11655人,人口数位居丹阳第14位。

清光绪九年(1883)马明瑶主修的精忠堂木活字本《丹阳马氏宗谱》记载:一世祖马堂,字容众,行文一,北宋仁宗时居宣城。六世祖马昕,由宣城迁居丹阳坊市。昕又十一传至马守祚,字符章,号乐渔,行魁九,明代再迁邑之邓甸(今司徒全州),为本支始迁祖。

清光绪十八年(1892)马德惠等纂修惇叙堂木活字本《云阳马氏重修宗谱》述:一世祖马堂,字容众,行文一,北宋仁宗时居宣城。裔孙马秀夫,字汉庸,号左三,明代人,是为此支祖。明代人马从谦、马一龙、马震章、马成名,清代人马受曾、马起俱出于此族。

民国十年(1921)马良德纂修敦厚堂木活字本《云阳马氏宗谱》,始迁祖和前面两部皆同。

民国十八年(1929)马仁柄主修敦本堂木活字本《云阳西贺马氏重修宗谱》是目前丹阳现存最大的一支,共有32本之多的谱书内容。一世祖马堂,字容众,行文一,北宋仁宗时居宣城。裔孙马亮一,马亮四,马亮五,马亮六再迁西贺史家圩,马庄汤巷等处,此支马氏主要分布在丹阳西面部地区,和金坛、茅山相近。

严寺巷马氏与甓桥马氏的渊源

根据多方积极联系,今又从存世的相伯先生所藏家谱中寻访到一些本支宗谱的家族信息。据谱世系图载:尊马服君为始祖,传八世至马援。这套谱内纪以马援为严寺巷马氏的始迁祖,从他开始算第一世。十世南平公赐葬溧阳。

第三十四世马秀夫,字汉臣,号左山,生于宋德祐元年(1275),元至正十年(1350)卒。有马岩村迁居溧阳甓溪河东赘于罗公大二为婿。生两子:衮之、仍之。马秀夫乃溧阳、丹阳共祖,此谱的年表部分即从这里开始记载。

据《甓桥马氏宗谱》记载,其先为马服君的后裔,马恺以下继登历朝将相,居北地,后有居上党,扶风,襄阳,再由扶风(今风翔县)迁河南,晋元帝时,第十世马训,字汝迪,号程斋,别号南平,其父马有智任山东德州长史,马训任南海太守,随元帝南渡徙至溧阳车门里,为溧阳马氏始迁祖。 
       魏晋南北朝时,因社会动荡,战乱不息,东晋元帝司马睿(276-322),字景文。公元317年至322年在位,他是晋宣帝司马懿的曾孙,琅琊恭王司马觐之子,生于洛阳。永嘉元年(307年),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出下邳(今江苏睢宁)移镇建康(今南京市),加镇东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愍帝即位,加左丞相。后进位丞相、大都督中外诸军事,渐平定江东。建兴五年(317年)三月,他靠中原南迁大族王导、王敦等人的支持,联合江南大族顾荣、贺循等在建康称晋王,改元。次年,愍帝死,司马睿即帝位。他重用王导为辅佐,依靠中原南迁士族,联合江南士族,得以偏安江南。时任南海太守的马训,就是这一时期随晋元帝南渡,到了江南。永昌元年(322年)闰十一月司马睿死,谥为元帝。 
       《甓桥马氏宗谱》记载,马训在任期间,减轻租役,多抚民少刑罚,善待百姓,得到百姓的爱戴,民乃作歌曰:“马使君来何暮政,不烦民;民安堵、农余粟、女余布,君之股肱,民之父母。”是时五胡乱华,马训随驾出征阵亡,葬在诸杰村西,封忠顺侯,置祭田三顷,墓地三十亩。马训有二子,长子马文卿,封孝义侯;次子马文相,封孝武侯。马文卿子马怀惠,封慈懿侯,居车门西马村;马文相子马怀恩,封慈善侯,居车门东马村。其后在隋、唐二朝代不乏人,唐末时有迁到江西乐平,传至南宋任右丞相兼枢密使马廷鸾时,马廷鸾第四子马端蒙(宗谱记为马彦通,行四六),元代时由乐平又回迁溧阳西庄里,其子马文德有三子,马孟昌、马仲昌、马季昌。第三十四世马秀夫,他被罗氏招为上门女婿,改为罗姓,到其孙三十六世马子富时恢复了马姓,并繁衍迁徙马宕、西庄头、明义乡马庄圩。马子富有三子马裕、马禧、马祺,正逢明朱元璋军队与元军在江淮一带决战,夺取金陵,马裕未仕。马裕子马贤、孙子马忠,也均未仕。 
        需要说明的是《甓桥马氏宗谱》中将东汉开国功臣,伏波将军马援列为第一世祖。马援一生戍马生涯,他的“聚米成山”、“老当益壮”、“画虎不成反类犬 ”、“马革裹尸”成了后人反复传诵的成语。马援为古代汉族马氏中光大马氏门楣的重要人物,知名度很高。所以,也不排除江苏溧阳甓桥马氏有攀附名人的现象,这主要是和当时的社会大动荡,战乱有关,造成了谱牒世系失考。但是马从谦、马一龙的墓志铭与家谱上的记载,这一支马氏为赵奢的后裔,始迁祖是晋元帝时的马训,传至马廷鸾的曾孙马子富等,在这些重要记载上却都是一致的。 
        江西乐平《扶风马氏宗谱》中有南宋右丞相兼枢密使马廷鸾撰写的《原姓》中曰:“马氏之先出自嬴姓,伯益之后赵王子奢,”马廷鸾支系是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的二哥马余的后裔,宗谱中曰:“马燧正本宗之鼻祖也”,这与正史《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和《元和姓纂》等中的记载相符。马廷鸾共有六子,其中迁江苏溧阳甓桥的为马廷鸾第四子马端蒙的其中一个孙子马子富。乐平《扶风马氏宗谱》中谱中还有不少名人撰写的序,世系均记载的很清楚。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为北平郡王,时任唐宰相的马燧家族撰写的几篇墓志铭或行状有《唐故赠绛州刺马府君行状》、《扶风郡夫人墓志铭》、《殿中少监马君墓志》,为一家祖孙三代撰写墓志铭或行状,这在韩愈的散文中所罕见,原因就是韩愈家族与马燧家族是世交,马燧对他有恩,他又担任过马燧子马汇、马畅的老师,对马家知根知底,见过当时的马家家谱则是在情理之中了。还有中大夫国子司业上骑都尉赐紫金鱼袋郑叔规为马燧之兄马炫撰写的《唐故银青光禄大夫兵部尚书上柱国汉阳郡公□太子少保马公墓志铭并序》。马廷鸾是马燧的后代,其传承脉络是扶风马氏—→郏城马氏—→黄梅马氏—→鄱阳马氏—→乐平马氏—→溧阳马氏。

甓溪,就是现在的别桥。其村东面就是甓溪河(现在为丹金溧漕河),南面是由上兴埠流入长荡湖的北河,西面是马场里,北面紧贴金坛。当年甓溪河并不宽阔,上建有一桥,称之为甓桥。甓,古时指砖。甓桥,就是用砖砌成的桥。甓桥十分简陋:两座桥墩是用砖块砌成的,上横着几块长条石作为桥板。 自古以来,甓桥既是桥名又是地名,只是1949年之后,为了书写方便,就把”甓”字改写成”别”字。也许是民间的约定俗成,“别桥”之名一直沿用至今,“甓桥”反倒淡出人们的视野。在溧阳说到别桥,人们自然而然地会想到马家村,因为马家出过许多京官、进士,其中包括溧阳人家喻户晓的马一龙。

衮之继续住在溧阳,仍之字惟武。初居马庄圩,后徙居云阳驷墅村,遂入籍丹阳,葬延陵昌国寺之阳。生于元至大四年(1311),元至正十九年(1359)卒。卜居于邑中严寺巷,故本套宗谱为《云阳严寺巷马氏宗谱》。后世子孙繁多,居于各处,皆在丹阳县域范围之内,如城区的贤桥、草巷、新桥等处;散居乡间如珥村(今珥陵)、越渎河、虞巷、江家湖、七里桥,惟北乡桐村(今属曲阿街道办)尤盛。具体迁徙情况如下:

四十世马廷玘迁琉圩,另立新谱;

四十五世马从魁居七里庙;

四十五世马从玉居越渎河;

四十六世马士箴居贤桥南铺;

四十六世马士章居虞巷(士章为相伯祖父);

四十七世马尊源居江家湖杨家村;

四十七世马尊清居珥村;

虞巷里马氏

方豪《马相伯先生生日考及其他》一文记述:《马氏族谱》凡四卷四册,标革字号,据卷一末附收谱录,知谱共八部,革为第七部,属虞巷里尊仙领,盖即先生尊翁所收藏者。每册首有“相伯之印”,末有“三畏堂马珍藏”章;谱内并有夹纸二页,似出先生尊翁及二兄手笔,亦至可贵者。

可喜的是,此套家谱经过动乱、文革居然劫后余生,现被妥善收藏在北京某藏家处,丹阳马相伯文化研究会正积极与之联系接洽,希望把相伯先生家谱请回丹阳,存放在马相伯先生史料馆永久珍藏。据其提供的清咸丰戊午(1858年)相伯先生族谱书影看,家谱卷首题“云阳严寺巷马氏重修宗谱”,封面、扉页题“马氏族谱”。此支丹阳马氏确为宋元之际著名历史学家马端临之后,相伯先生系马端临第二十世孙。

另一张书影显示丹阳马氏四十六世士章(1762--1831),又名士元,从美公子,居虞巷里。娶郭氏(1761-1833),生一子尊仙,合葬丹阳北门外贡家村(今胡桥大贡村)后。这里的从美公即为相伯先生曾祖父;士章为先生祖父,郭氏为先生祖母;而尊仙即先生之父。谱曰:尊仙(1801-1875),字岳熊,号锦泰。议叙监生,加州同衔,娶沈氏(1807-1895),生三子,志新、志德、志民,一女建淑(实则五子,二位早殇,详见附表)。他是位儒医,以教书、行医为业,还开过药铺和米布店。清光绪元年六月十九日酉时终于上海市松江区泗泾镇老宅。

关于相伯先生(1840-1939)本人谱系记载:志德,字斯臧,(手记小注曰:建常,又良,字相伯。)行运,生于道光二十三年三月初陆日戌初。夹纸注曰:(道光)二年钦善,三月初六日戌初生,鼠,三媳。另夹一纸,铅笔记同。1939年终于越南谅山,享年一百岁。妻:王氏(?-1893),山东人。

长子(?-1893)早夭;

次子马君远(1886-1915),娶邱任我(1897-1965)生一女马玉章(1914-2015);玉章嫁谢文辉,生三女一男,皆随玉章姓,分别是长女马百龄(1939-?),适陈定国;子马纪龄、次女马千龄,适马和源;三女马亿龄,适俞志成;马纪龄娶金碧玉,生一子马天若,天若妻陈君。

一女马宗文(1888-?)嫁给了相伯先生的震旦学生徐子球。

Image title

不过,马相伯桑梓情深,关心家乡,晚年还将全部私人藏书数千卷捐赠丹阳,深孚众望,上世纪初丹阳旅沪同乡会成立时,他被聘为会董,后来还被推为会长,此时籍贯再填丹徒,自然是不合适了,所以晚年填写籍贯时,他又改为丹阳。他这一改,让许多不明就里的人“凌乱”了,于是就有了众多关于他的籍贯表述不一的论著。韩景琦专门就籍贯问题问过马相伯,先生向他讲述了早年“寄籍”应考的往事,这才让后人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马相伯的籍贯问题,其实早在先生在世的时候就已经揭晓了答案。

参考文献:

《云阳严寺巷马氏宗谱》敦厚堂木活字本,咸丰八年(1858);

《丹阳马氏宗谱》精忠堂木活字本,清光绪九年(1883),马明瑶主修;

《云阳马氏重修宗谱》叙堂木活字本,清光绪十八年(1892),马德惠等纂修;

《云阳马氏宗谱》敦厚堂木活字本,民国十年(1921),马良德纂修;

《云阳西贺马氏重修宗谱》敦本堂木活字本,民国十八年(1929),马仁柄主修;

《马相伯先生年谱》商务印书馆初版本,1939年12月,张若谷编著,王云五发行;

《方豪六十自定稿》撰者台北印行,民国58年6月,方豪著;

《马相伯集》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朱维铮主编;

《一日一谈》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马相伯;

江西乐平《扶风马氏宗谱》,2000年,马天河纂;

《上海地方志资料》第四辑,2002年6月17日,上海地方志办公室;

《国家之光 人类之瑞:复旦公学校长马相伯》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4月1日,黄书光著;

《中国天主教史人物传》 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年08月01日,方豪先生著。

苏ICP备16051387号 Copyright © 2016-2023 丹阳市马相伯文化研究会